购彩大厅app下载app_购彩大厅app下载代理
小区基础设施老化,既不方便,也不安全;上学就医距离远,生活服务不够便利;附近绿化较少,散步锻炼没有合适场所……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随之水涨船高。
“城,所以盛民也。”城市是人们集中生活的地方,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是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直接来源。优化基础设施布局、提高服务效率,使城市功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仅关乎城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渐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题中应有之义。
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经突破65%,城市建设的重点已经转入对存量的提质增效阶段,对城市建成区的改造提质已经成为主要工作内容。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从2024年开始,我国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检,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补齐城市建设发展短板弱项,扎实有序推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开展城市体检,由第三方专业团队开展数据采集和分析诊断,有利于及时、全面找准目前城市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短板,推动系统治理“城市病”。
推进城市体检,既要注重整治“硬设施”,也要同步优化提升“软环境”。一方面,要从技术层面,对房屋结构安全、管线管道、入户水质、建筑节能等方面设定指标,保障生活安全有序。另一方面,也要相应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市容市貌、办事效率、文化气息……正是这些内容,构成了居民对城市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来源。不同于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工作无法毕其功于一役,只有落实到城市管理的每一天,才能不断丰厚,使其浸润城市生活,培养城市独特的气质,赢得居民的认可。
生于斯,长于斯,市民不仅是对城市最为熟悉的人,也是城市更新的“阅卷人”。只有充分了解他们的诉求,保障他们的权益,才能把城市更新这件事办实、办好。重庆在街道层级建立“市民医生”机制,由专业人士、社区管理员和市民志愿者组队上门,了解特殊人群对无障碍设施、社会保障制度、社区服务及求助途径等方面的需求。深圳面向全体市民征集意见,了解居民心中城市建设还有哪些需要改善提升的地方。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注意倾听居民的意见,城市更新才能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把脉问诊,更要对症下药。开展城市体检,是发现问题,下一步,还要做好解决问题这“后半篇文章”。从更新燃气、供水、排水、供热等老化管道,到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从建设“口袋公园”,到建设15分钟便民生活圈;从盘活老旧厂房,到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近年来,各地实打实推进城市更新,一项项务实举措,一个个惠民项目渐次落地,扮靓城市面貌,完善城市服务,让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总结用好样本城市、试点城市开展城市体检工作、推进城市更新的经验和方法,因地制宜推广到更多城市,才能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让市民生活更有品质。
人民城市为人民。推进城市治理,根本目的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围绕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找准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短板,有序推进城市这一“有机生命体”更新,就一定能更好回应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创造既有高度,更有温度的城市,续写更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精彩篇章。
中新网北京12月10日电(记者 袁秀月)12月的第一个周末,来自北京的高三学生吴桐雨参加了位于中国传媒大学的北京市2024年艺考统考播音与主持类考试,这是她考前半个月才做好的决定。她说,从小就对播音主持感兴趣,因为这次是新形式,所以想来试一下,如果今年像往年一样是各大院校校考的方式,她可能不会尝试走艺考这条路。
2024年是新一轮艺考改革落地实施第一年。除了文化课门槛的提高,这次改革还给艺考生们带来更多影响。
北京市2024年艺考统考播音与主持类考点。袁秀月 摄
11月下旬开始,上海、安徽、吉林、江西、北京等多地的2024年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陆续拉开帷幕。根据艺考改革相关要求,2024年起,全面实施音乐、舞蹈、表(导)演、播音与主持、美术与设计、书法等6个艺术类专业省级统一专业考试。
在这轮艺考改革中,校考范围和规模被大幅压缩。2024年,仅有38所高校的部分艺术类专业开展校考。对于统考已覆盖的艺术类专业,许多高校将直接采用统考成绩招生。
记者在中国传媒大学考场外采访了多名考生,不少人反馈考题“没那么难”“抽到的题还是蛮简单的”“不难,挺好的”。吴桐雨也告诉记者,总体难度可以接受,没有让人回答不出的。
根据《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统一考试说明(播音与主持类)》,这次考试包括作品朗读、新闻播报、话题评述三个科目,每科100分。
“往年播音主持类校考,考试形式大致是自备稿件、指定稿件加上模拟主持、新闻评述、才艺展示、考官提问、自我介绍等,不同学校考的东西不太一样。而这次统考,有统一的考试大纲和例题,规定了各科目的选材,比如作品朗读科目选材以中小学语文科目涉及的内容为主,新闻播报科目选材以官方主流媒体发布的新闻为主等。”某艺考机构老师张国朋对记者表示。
在艺考机构老师黄石看来,这次统考的题目还是偏向于照顾比较多的学生,尤其对于学习艺术专业时间比较短的学生来讲,准备起来不是那么难,降低了门槛。“从复习备考的角度来说,占用文化课的时间相对减少一些,也节省了经费。原来全国各地每个学校跑校考,起码要持续半年左右。”
吴桐雨也告诉记者,像她这样来试试的考生,自己身边还有不少。有业内人士分析,统考之后,大多高校将采取高考文化课和省级统考成绩按比例合成的综合成绩来录取。也就是说,只要省级统考成绩合格,哪怕是最后一名,文化课成绩还可以的话,依然有机会考上不错的高校。这在往年是不可能的,如果一个学生专业不太好,最终大概只能去考保底学校。
也有艺考机构老师提到,改革之后,文化课要求会有所提高,有些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可能不太够,对他们来说会有些压力。
不少家长和老师在考场外等候。袁秀月 摄
“考场里面有六七位老师,甚至有的考场有九位老师,每位老师会给学生分别打分,是取平均分或是别的方式还不太清楚,但对于我们考生来说,确实会降低一些偶然性,更加客观一点。”走出考场后,2024年艺考生胡润杰如此表示。
艺考改革的方向,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有艺考机构老师对记者表示,各地艺考改革方案陆续出炉后,他们就观察到,各省发的考试大纲和例题几乎一模一样。
与以往“各自为政”的省级专业统考相比,这次艺考改革努力做到“全国一盘棋”。教育部会同各地专家仔细打磨,对各专业建立了相对统一的考试标准和规则,规范了各类别的考试科目,并设定每个类别的满分总分均为300分。
在张国朋看来,省级统考的关键词就是规范。“有了规范性的选题,就会有规范性的评分办法。原来有的人说艺考不公平,一个原因是觉得各省各校的评分差太多,我们也能切实感受到,有的学生在这个学校考得特别好,其他就过不了。这次改革之后,有了相对一致的考试标准和评分标准,一定是从客观上促进考试公平的。”
资料图:北京电影学院考生候考现场。北京电影学院供图
统一大纲、统一题库、统一标准,有人将其称为“艺考高考化”。有艺考机构老师透露,以往校考,有些学生为了增加胜算,会去找目标院校的老师上小课,费用很高,少说几万块,多则十几万几十万。而统考之后,学生只要把心思放在提分上即可,这种“灰色地带”将慢慢减少。今年8月,教育部等部门还联合印发《关于在深化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中加强艺考培训规范管理的通知》,要求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在职教职工、参与相关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和高校校考命题、评分(卷)的专家评委不得参与或变相参与培训机构的艺考培训活动。对学生来说,缺点可能就是“一考定生死”。
自从艺考改革方案出炉后,针对文化课门槛该不该提高的话题,外界颇多议论。考场外,不少艺考生都对记者表示“应该强化文化素养”“可以理解”“会更激励自己把文化课搞好”,不过也有人表示“压力大”。对此话题,还有观点认为,可以适当提高门槛,但术业有专攻。
在张国朋看来,目前的改革方案是促进公平和质量的最大公约数。而且,不少校考的学校还会根据自身的要求进行多方面的选拔,比如对省级统考成绩进行划线,把统考成绩作为初筛的标准等。
记者注意到,多地的艺考改革方案中也提到,组织校考的高校,对于极少数专业考试成绩特别优异或在相关专业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可依据相关规定制定高考文化课成绩破格录取办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