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彩大厅app下载软件 - 追求健康,你我一起成长
中新网长沙12月10日电 (记者 唐小晴)近日,湖南省政协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湘港澳交流合作助推“三个高地”建设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广泛动员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聚焦深化湘港澳交流合作、助推“三个高地”建设,积极履职、主动作为,在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中贡献政协力量。
港澳是湖南重要的贸易伙伴,香港是湖南外资最大来源地。湖南与港澳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商缘相连,合作基础扎实、发展前景广阔。将港澳在金融科技、国际贸易、现代服务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引入湖南,对于助推“三个高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若干措施》提出,湖南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参政议政、开展民主监督、主动争取支持等方面进一步发力,汇聚助推“三个高地”建设的政协智慧和力量。
比如,组织港澳委员、海外顾问围绕“三个高地”建设中现代产业、科技创新、改革开放协同驱动等重点开展调查研究,在规划体系、政策创新、资源整合、服务配套等方面建言献策;邀请港澳委员、海外顾问、香港特区政府驻湖南联络处等港澳和海外人士参加或列席省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会等;积极推动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等决策咨询机构对接交流,围绕“三个高地”建设联合开展调研,形成一批高质量成果。
《若干措施》还从深化湘港澳科教合作、支持和助推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助推湘赣粤港澳中医药协同发展、助力湘港澳贸易服务业项目合作、助推先进制造业“走出去”5个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
——聚焦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持续开展湘港澳科教互访交流;发挥港澳委员“超级联系人”作用,组织港澳客商、青年代表、海外侨胞、外国人士来湘访问考察,拓展对外合作新领域;联合省委统战部、省政府港澳办、团省委等部门着力加强湘港澳青少年的交流合作;支持港澳青年来湘创新创业,助推港澳人士在湖南的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权益保护等配套措施的落实。
——聚焦支持和助推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组织港澳委员回湘视察,将政协履职与招商引资、宣传推介相结合,为引进港澳资金、先进技术、高端人才牵线搭桥;组织港澳委员围绕提升长沙的国际知名度、城市繁荣度、商业活跃度、消费舒适度等内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长沙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言献策;持续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助力长沙建设“港澳中心”。
——发挥湖南作为湘赣粤港澳中医药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联盟及联席会议牵头成立方的优势,协助组织湘赣粤港澳中医药产业会议,进一步争取国家层面的支持,助推湖南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邀请香港、澳门中医药产业代表团来湘考察,加强湖南和港澳中医药企业、协会对接联系,促进湘港澳中医药产业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
——以贸易服务业为重点,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充分发挥粤港澳地区湖南商协会组织的作用,从引资为主转向引资、引技、引才并重,持续吸引湘商回归。鼓励有条件的港澳委员先行先试,加强服务贸易、科教融合等领域的对接交流,推动港澳与湖南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标准对接、资格互认等方面沟通合作。
——紧紧抓住先进制造业这个主攻方向,聚焦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建诤言、献良策、促发展;充分发挥澳门面向葡语系国家的窗口优势和产业、资金优势,在湖南与澳门制造业合作的基础上,推动搭建湖南企业走向葡语系国家。
《若干措施》还明确,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委员主体作用、营造浓厚社会氛围,进一步强化助推“三个高地”建设的组织保障。(完) 【编辑:刘阳禾】
中新网广州12月10日电 (记者 蔡敏婕)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9日在广州发布《数聚湾区智汇未来——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3》(下称:报告)。该报告指出,大湾区数字经济具备了集群式创新的核心要素和条件。
普华永道发布《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3》。蔡敏婕 摄
第二届数字政府建设峰会暨数字湾区发展论坛正在广州举行。普华永道在当天下午举行的数字湾区发展论坛上发布报告。
数字经济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基础深厚,其中,广东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6.4万亿元人民币,连续六年位于全国首位。随着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作为大湾区数字经济的新引擎按下了“加速键”,新一轮科技浪潮和新型工业化将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席卷大湾区,创新技术与创新集群不断涌现与扩散。
普华永道中国区域经济及南部市场主管合伙人张立钧表示,对标世界三大国际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优势明显,空间范围更大、产业领域更宽,集中了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要素资源。
报告数据显示,在广东58039家优质企业中,深圳的优质企业最多,有27598家,占总数的47.5%;其次是广州,优质企业15740家,仅为深圳的57%,但在智能网联汽车、数字创意赛道的企业数量最多,而东莞、佛山、中山等城市则在高端装备智造、智能家电、智能机器人等赛道涌现一批优质企业。
香港数字经济规模超千亿港元,优势产业是金融科技和生物科技。澳门数字经济处于发展初期,数字文旅是其最重要的业态。
报告指出,数字技术正重构大湾区的产业生态,产业赛道越来越细分,并且长期存在多元角色互动:即政府、链主企业、上下游生态企业、产业载体、产业资本以及服务机构,已形成一个产业发展的全生态结构。
报告指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对标世界三大国际性湾区的创新探索,同样具备特色发展路径。在科技创新方面,广深港科技走廊连续多年位居全球创新指数集群第二位,广东有国家“双一流”高校9所,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位居全国第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粤港澳联合实验室超过50个;香港有五所大学进入世界大学排名Top50。粤港澳大湾区积聚了世界500强企业25家,超过了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但企业利润与其他湾区仍有差距。
报告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兼具了旧金山的科创要素,但需进一步提升培育企业规模和产值提升,同时香港和深圳也具备了纽约湾区的金融要素,再叠加看齐东京湾区的珠三角先进制造集群,大湾区数字经济具备了集群式创新的核心要素和条件。
数字经济时代是数据的时代。报告指出,当前数字湾区的障碍在于跨境数据要素流通,这是最近出台的《“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中最强调需要突破的。
张立钧强调,数据畅通流动是数字湾区建设的基础,建议大湾区要借助河套合作区积极开发利用和管理数据资源,完善粤港澳三地数据跨境流动规则,尤其是借助河套合作区探索“数据特区”试点,实现深港跨境数据合法流通。(完)